初夏时节的临猗县,冬枣大棚铺向天际,棚中冬枣密密匝匝。于5月底陆续上市的冬枣从这里一车车装箱发运,成为临猗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枣业是临猗县第二大支柱产业,“临猗冬枣”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临猗冬枣主产区的庙上乡,90%以上的耕地种植枣树,年产鲜枣两亿余公斤,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鲜枣生产基地和设施枣业示范基地。近年来,临猗县立足这一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提升,调整品种结构,持续发力“精作农业”,推动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全域棚改”新段位
远看银闪闪,近看“钢篱笆”。6月3日,位于南贯底村的临猗县高标准冬枣农业设施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将一根根经过焊接固定的钢管,通过定点定位搭建起一座座冬枣温室大棚“骨架”,一个新的高标准冬枣农业设施基地即将闪亮登场。
“这种大棚跨度14米、高5.3米、间距密度1.2米,相较于农户自建的简易钢架大棚,通风效果更好,冬枣品质更佳。”临猗县冬枣试验站设施大棚提升改造庙上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陈志强介绍说,“与此同时,我们还同步建设一个1200平方米的智慧农业全玻璃展示厅。展厅运用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及棚内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等数据,选择性控制大棚里冬枣生长的温、光、湿、水、气、肥等,提高冬枣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个基地拟投资1060万元,占地100亩,预计6月底完工。届时,庙上万亩冬枣示范园将成为集现代化智能种植、分拣包装、保鲜储藏、供应销售、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探索及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一流示范园区。”庙上乡副乡长杜兆星说。
庙上乡发展枣业30年来,经历了枣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3次重大变革。特别是,在乡党委、政府牵头探索适度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新模式的同时,民间冬枣大棚更新换代此起彼伏,共同推动枣业生产模式向技术型、生态型、有机型农业迈进。
在枣农李战军的地坑暖棚,拨开棚里冬枣树的枝叶,一颗颗鸽蛋大小的冬枣珠圆玉润,沉甸甸地挂在枝头。
“地坑暖棚采用先进的温室技术,是目前上市最早的大棚。这不,前几天刚采摘了一批冬枣,又有一批冬枣开始泛红,等到6月中旬就会大批量上市,并一直延续到11月份。”临猗县战军鲜枣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战军说,“另外,地坑暖棚的冬枣品相好、糖度高,这两天价格在80元左右一斤,主要销往陕西大荔等地。”
目前,庙上乡8万余亩枣树中,有7.7万亩设施大棚。其中,地坑棚691亩、棉被棚712亩、钢架双膜棚3610亩、春棚59380亩、遮雨棚12607亩。从起初遮雨棚到竹竿棚、水泥桩棚,再到后来的钢架单膜棚、双膜棚、棉被棚,以至如今最先进的地坑暖棚——随着冬枣设施的迭代升级,冬枣身价不可同日而语。李战军投资百万余元的30亩高标准地坑暖棚,年纯收入已超百万元。目前,当地高标准地坑棚冬枣已普遍抢先上市。
“管理年历”顶大事
“休眠期至绒球期:栽培管理方面,需要刮除枝干翘皮,集中深埋盲蝽象卵块、枯病枝,清理枣园周边杂草;肥水管理方面,施肥时间以秋季采收后最佳,秋季未施肥的,开春解冻后立即施肥,采用机械开沟;病虫害防治方面,在绒球30%时开始清园,用辛菌胺、噻虫胺或噻嗪酮、阿维螺螨酯,预防盲蝽象、枣瘿蚊、白(烟)粉虱等。萌芽期至抽枝展叶期:栽培管理方面,需要抹芽、拉枝、嫁接新品种和做好冻伤枝条的修剪与更新芽体的选留;肥水管理方面,发芽前冲施高氮冲施肥……”
冬枣是临猗县的支柱产业。这份事无巨细的《临猗冬枣标准化生产“六统一”管理技术操作指南》,即临猗冬枣管理年历,是按照特定物候期制定管理标准,让枣农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六统一”标准化生产即生产标准、技术服务、农资供应、质量检测、包装品牌、市场销售“六统一”管理模式,是临猗冬枣高质量发展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
“今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临猗冬枣产业‘六统一’工作要求,我们会同县林业部门,召集各村干部、乡土专家、冬枣种植大户、农资经销户、大棚建设技术指导员和冬枣代办员等代表进行座谈讨论,聘任科研院校教授和本地乡土专家,组成技术顾问专家团队,制定并发布临猗冬枣管理年历。”杜兆星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先行在张庄村打造1个3000亩的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再逐步辐射到全乡18个行政村,在各村分别打造一个‘六统一’示范合作社。”
“实行‘六统一’管理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合作社杜绝使用膨大素等激素类农药,首先能从源头上保证冬枣绿色无公害。”临猗县特贡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滕红革告诉记者,“其次是病虫害预防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即早先期预防,使得病虫害能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先发病再治疗,从而减少损失、提升品质。”
滕红革经营合作社多年,与社员和农户保持紧密关系,是利益共同体。通过提供标准化农资,配套全周期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带动冬枣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实行“六统一”标准化管理后,该合作社已辐射周边南杜、胥村等8个村1000亩冬枣基地。
“最近是冬枣坐果期,也是红蜘蛛和桃小食心虫爆发期,社员农户购买农资后,合作社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配送到田间地头,教授他们如何有效预防病虫害。”滕红革说,“今天早上,我们就安排4人分两路前往吉令村、程村、南杜村和白鹿村配送农资,并手把手指导预防。”
“全能分拣”真拉风
在临猗县特贡冬枣专业合作社,微型电子秤、实验玻璃器皿、恒温消解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国内一流的检测设备琳琅满目。最令人吸睛的,是一条长30多米的大型冬枣分选线。
“这台设备是合作社去年投资235万元购置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选枣设备,很快就投入使用。”滕红革介绍说,“冬枣沿着传送带进入分选机红外线检测仪,这可是整台机器的核心区域,具备‘CT’功能。在控制中心的电脑屏幕上,每颗冬枣的形状、糖度、大小、红度及是否有碰伤、晒伤、药害、虫害、开裂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时,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可以快速进行分选,最终按不同标准经末端的12个出口输出。”
庙上乡冬枣种植由来已久,冬枣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升级。但如何从追求产量到打造品牌,从而跻身更高级别的销售终端?滕红革心急如焚:“必须尽快建立品控体系,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卖出高价钱。”
“冬枣分选是我们冬枣进入到高端市场的入场券。”滕红革补充道,“此前,因分选标准不精细,多次与大型商超合作失之交臂。特别是冬枣的果肉检测,像霉斑这种病害用肉眼根本看不到,无法保证收购的每颗冬枣都完好无损。我们这台分选线一个小时能分选六七千斤,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而且精细化程度也更高,目前永辉、百果园等大型商超都纷纷找上门合作。”
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见证。近年来,庙上乡积极引导合作社使用“临猗冬枣”区域公用品牌,并注册打造自有冬枣品牌,创新包装设计。目前,全乡共拥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3个,先后注册了“庙上红”“特贡”“脆康”等20多个冬枣品牌,包括现有“六统一”合作社已注册的7个商标,有力辐射带动了全域枣业提档升级。得益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色食品认证多个身份加持,“临猗冬枣”正接力精细分选,加快进军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市场。
“冬枣产业风头正劲、未来可期。”临猗县委常委、庙上乡党委书记段存乾说,“我们将深耕冬枣产业,持续提升冬枣品质、强化质量监管、规范销售市场、凸显品牌效应,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枣’发财、‘枣’圆梦,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王新鸽
上一篇:蜜桃抢“鲜”上市 桃农喜上眉梢
下一篇:全市小麦收割完毕 秋粮播种抢时推进
免责声明:三晋新闻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三晋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即三晋新闻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